經常聊到學習成績的時候,各國的留學生就會問我,你的GPA多少呀?我想說的是,在新加坡,特別是公立大學,我們不算GPA,我們算CAP。(to be honest就算我們算的是GPA,我也不會告訴你我的GPA是多少)
CAP是什么呢?
英文是Cumulative Average Point,累計平均點。那么他是怎么累計和怎么平均的呢?拿本作者所學的專業為例,我們畢業需要161學分,平時有的課一門3學分,有的課一門4學分。而該門課所得的成績分為A+,A,A-,B+,B,B-,C+,C,D+,D,F。得A+, A的科目,可得5分;A-, 4.5;B+:4; B:3.5; B-:3; C+:2.5; C:2; D+:1.5; D:1,F:0。假設本學期,總共修三門課,兩門三學分的,一門4學分的。那么本學期的學分為10學分。兩門三學分的得了A-,四學分的得了,B+,那么總得分是3X4.5+3X4.5+4X4=43。那么加權平均的話就是43/(3+3+4)=4.3,這個4.3就是本學期的CAP。
大學四年下來所有的學分稱以其對應的成績,再除以161個學分,就可以得到大學四年的CAP了。然后,根據CAP的不同,每個學生得到的學位等級不同。
新加坡國立大學是一所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視CAP的學校,這并不只存在于中國學生中,所有新加坡學生和其他東南亞的學生都是這樣。大家會在心底把每個人通過CAP分成大牛,牛,半牛,超強,強,微強,弱,極弱等幾個級別。大家都覺得CAP都是決定命運的關鍵,是考不過4.0就拼不過富二代的深淵。